城墙上的守军被惊动,当即关了城门,遂即戒备着朝城外看去。
晨雾中,传来了马蹄阵阵,军队的影子如鬼魅般在雾中出现,继而,在十里外停了下来。
十里,是红衣大炮的射程范围。
孔有德、耿仲明的叛军,给建奴带去了火器弹药和红衣大炮,也带去了制造火器的工匠,这使得他们的城墙上也得以武装上了火炮。
“他们停下了!”
“他们知道咱们有火炮,他们也怕!”守城官兵在最初的慌乱之后,逐渐平静下来。
探马一路前行,在礼亲王代善府前下了马。
皇太极御驾亲征,朝中一应事,由代善处置。
“你说什么?城外有明军?”代善听了探马的禀报,深觉不可思议,“此前为何没有一点消息,他们都到城下了才来报!”
代善大怒,皇太极将盛京交由自己,谁知道能出了这个事,回来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置自己。
可不能让他有这个把柄,代善心中焦急。
他们本是四大贝勒共同理政,可阿敏被削爵幽禁,莽古尔泰因御前持刃罪,也被革去了大贝勒之爵位。
如今,四大贝勒只剩了自己,皇太极要集权,自己已是小心谨慎,却还是出了差错!
“传令整军,还有,可有人去给皇上报信?”代善一面朝外走,一面问道。
“有,奴才们发现明军从圣迹山中出来,已经有探马朝锦州去了。”
代善又叹了一声,之前从未有过这种事,这次是怎么了?
而且,明国皇帝不是和皇太极和谈了么,怎么还会发兵来这里。
又如此神出鬼没,圣迹山?难道是从坟里钻出来的阴兵不成?
卢象升外号卢阎王,这次,可真做了一次阎王!
他和天雄军从大墓中出现,可不就是坟墓里出来的阴兵?
代善在不知不觉中...真相了!
代善上了城墙,见外面的确是明军围城,战鼓响了一阵,似乎只是提醒自己,他们来了,之后便再也没了动静。
而且,攻城器械一概没有,哪里像是会攻城的?
代善想不明白,只好吩咐各城门严加守备,又匆匆下了城墙,去找城中军机大臣和各亲王贝勒商议对策去。
城外,卢象升骑在马上,静静得看着对面高大的城墙,如今被鞑子称作盛京的这座城池,可是大明的沈阳。
大明在这里建沈阳卫,是辽东的中心,西连登莱、北至大宁、南通朝鲜,努尔哈赤当年从辽阳迁往沈阳,也是看中其地理优势。
可如今却是被他们堂而皇之得占了去,还改了个狗屁盛京的名字!
无耻之极!
“总督,接下去怎么办?攻城吗?”虎大威打马上前,看向对面的城墙,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。
“攻什么攻!”卢象升指着前面道:“城墙有炮,咱们才多少人,还没摸到城墙呢,就死伤一半了。”
虎大威“啊?”了一声,“那怎么做什么?”
“什么也不做,围着,等陛下旨意!”卢象升淡淡道。
“又什么也不做?这...”虎大威搞不明白了,你说济南城什么也不做,是因为里面没有粮草,鞑子撑不了多久,就是一个困死他们。
可沈阳如今是鞑子的都城,城中定然准备充足,还等?
就怕到时轮到自己粮草不足,要被他们困死在这里了。
李重镇和陈国威也是神色莫名,开口问道:“要等到何时?时日久了,怕于我军不利!”
“不用担心,两三日,必有旨意到!”卢象升肯定道。
......
天微微亮,龙源河两岸已是旌旗猎猎,建奴大军和明军隔岸对峙,泾渭分明。
一顶营帐中,皇太极穿上了象征天子的明黄色龙袍,龙袍上绣有九条龙,龙袍下摆,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,名为水脚。
水脚之上,还有波浪翻滚的水浪,水浪之上,又立有山石宝物,称为“海水江涯”,寓意绵延不断,更有“一统山河”和“万世升平”的意思。
皇太极接过多铎手上的夏朝冠戴上,帽上铺饰朱纬,顶平覆锦,冠顶缀金佛,金佛周围有东珠十五颗,又有一颗大东珠嵌在宝顶。
看着精致华贵,一派皇族气势。
“皇上才应该是天下之主,他大明皇帝哪能配得上龙袍!”多铎替皇太极整理好衣冠,恭维说道。
皇太极哼笑一声,“这天下,迟早都是朕的!”
“皇上说的是!”济尔哈朗赶忙附和着道。
“皇上,明国皇帝已是出城!”帐外侍卫收到探马传来的消息,在外禀报道。
“走吧!”皇太极负手转身,侍卫将帐帘掀开,立在帐前的大军当即山呼万岁,继而分道两旁,恭迎皇太极朝龙源河畔走去。
龙源河对岸,朱由检从马车中走下,一身绛纱袍,头戴皮弁,皮弁上十二五采
第一百一十二章 为何不穿龙袍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